黄体功能怎么检查
黄体功能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异常可能导致月经不调、不孕或早期流产等问题。近年来,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,黄体功能检查成为备孕女性关注的热点话题。本文将详细介绍黄体功能的检查方法、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,并提供结构化数据便于读者理解。
一、黄体功能概述

黄体是排卵后由卵泡形成的临时内分泌结构,主要分泌孕酮(黄体酮)和雌激素。若黄体功能不足(LPD),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,影响胚胎着床。以下是黄体功能异常的常见表现:
| 症状 | 发生率 |
|---|---|
| 月经周期缩短(<24天) | 约35%-40% |
| 经前点滴出血 | 约25%-30% |
| 基础体温上升缓慢 | 约15%-20% |
二、黄体功能检查方法
1. 血清孕酮检测
在月经周期第21-23天(黄体中期)抽血检测孕酮水平,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。孕酮>10ng/mL通常提示黄体功能正常。
| 孕酮水平(ng/mL) | 临床意义 |
|---|---|
| <3 | 严重黄体功能不足 |
| 3-10 | 可疑黄体功能不足 |
| >10 | 正常黄体功能 |
2. 子宫内膜活检
月经来潮前1-3天取内膜组织病理检查,若内膜发育延迟≥2天可诊断LPD。但因有创性,现已少用。
3. 基础体温(BBT)监测
通过每日晨起测温记录,黄体期高温相应持续12-14天,温差>0.3℃。但易受干扰,仅供参考。
4. 超声检查
监测黄体体积和血流情况,正常黄体直径约15-30mm,血流阻力指数(RI)<0.5。
三、检查注意事项
| 检查项目 | 最佳时间 | 注意事项 |
|---|---|---|
| 血清孕酮 | 月经第21-23天 | 需准确计算周期,空腹采血 |
| 超声检查 | 排卵后7-8天 | 需结合排卵监测确定时间 |
四、临床治疗方案对比
| 治疗方式 | 适用情况 | 有效率 |
|---|---|---|
| 黄体酮补充 | 轻度LPD | 约70%-80% |
| HCG支持 | 卵泡质量差 | 约60%-70% |
| 促排卵治疗 | 合并排卵障碍 | 约50%-60% |
五、最新研究进展
2023年《生殖医学杂志》指出,联合检测血清孕酮和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(ERA)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至92%。另有研究表明,维生素D缺乏与LPD存在相关性,建议筛查血清25(OH)D水平。
总结:黄体功能检查需结合多种方法综合判断,孕酮检测仍是核心手段。备孕女性若出现月经异常或不孕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检查。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